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富含维生素,是稻米、小麦的5~10倍,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普通玉米。但最近几年玉米品质不容乐观,玉米大斑病一直在困扰着人们。玉米大斑病在玉米生育期内都可发生,发病流行年叶片迅速青枯,植株早死,导致玉米雌穗光秃,籽粒发黑,千粒重下降,其产量,品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办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以期达到让玉米丰产、高产的目的!
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玉米整个生长阶段均可染病。但通常玉米抽穗后期发病机会较多。
大斑病从玉米下部叶片扩展。发病时产退绿型或萎蔫型的病斑,呈小椭圆形的淡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斑,以后沿着叶脉向两侧回缩,并形成中心黄褐色病斑,边缘黑褐色梭形或纺锤形大斑点(典型症状),病斑宽度1~3厘米,长度3~20厘米。
病斑的中心往往有纵裂现象,当叶片上有病斑时,往往造成全叶死亡。枯死株根腐烂、雌穗倒垂、粒干。湿度较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点上生有黑灰色霉状物(也就是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引起的部位纵裂或黄萎,果穗苞叶感染,病斑呈不规则状。
玉米大斑病防治监测仪采集玉米种植区的生长环境情况,并根据系统内建模型进行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预测。同时内置式大斑病孢子捕捉装置可以通过采集病害孢子存量及扩散动态的信息实现病害无人化、可视化验证。该设备主要由气象信息采集设备、孢子捕捉设备、孢子承载设备、图像采集设备、网络传输模块、电源、防雷系统等组成。
本设备实现了大斑病孢子的远程自动抓取信息,载玻带的自动旋转,自动获取,自动进行显微成像和拍照以及图片数据的自动上传和自动操作。同时实时上传环境气象信息及大斑病的病害图片至指定的网络平台,构成气象环境信息及孢子发生情况的动态比较数据库,为大斑病发生趋势与气象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服务于现代农业,适应病情预测预报和标本采集等需求,适时预防和控制疾病。
推荐阅读:小麦蚜虫测报仪
推荐阅读
- 雨量实时监测系统,防汛抗旱,可视化雨量监测2025-07-02
- 智能农业自动气象站设备,参数自由定制,智能化监测2025-06-30
- 雨水实时监测系统,不同的雨量传感器对比2025-06-27
- 雨量水位报警仪,防汛抗旱 “硬核” 担当!2025-06-25
- 浮标式水质监测站,深入盲区,实时反馈2025-06-23
- 城市道路积水监测系统,从“治水”到“智水”2025-06-19
- 基于雷达的河道水位实时监测系统2025-06-17
- 农业气象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科学应对气象灾害2025-06-13